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澳門海岸帶紅樹林的保護與恢復

華僑報 2004-03-15 24 特稿

澳門海岸帶紅樹林的保護與恢復
~~~~~~~~~~~~~~~~~~~~~~~~~~~~~~~~~~~~~~~~~~~~~~~~~~~~~~~~~~


 澳門海岸帶歷史上廣泛分佈有紅樹林。由於珠江口的灘塗發育,形成了紅樹林生長發展的良好條件。但是近年城市建設、填海造地工程,大大改變了海岸帶的地形、地貌,也破壞了紅樹林生長的環境條件,使得紅樹林的分佈面積極度萎縮。經過熱心人士和有關學者的呼籲,澳門特區政府計劃撥出專用水面和資金,作為紅樹林和鳥類的保育區域,而且初見成效。

 筆者藉二OO四新春郊遊之興,專程踏著了路氹填海地以西地段的紅樹林現狀,發覺還需要採取更多有效措施,才能加速紅樹植物迅速恢復成林。過去澳門紅樹林的組成以桐花樹和白骨壤為主要建群種,形成密灌叢狀,高度可達二至三米,覆蓋度高達百分之百。與外圍的蘆葦、鹵蕨、老鼠簕以及攀援的魚籐共同組成了一個具有良好生態效應的穩定群落,大量鳥類棲息其間,個別還是珍稀物種,例如黑面琵鷺。當日雖然仍可見到一些鶴、鷺等水鳥,但情況已大不如前。

 由於中國近二十年開放改革,經濟飛躍發展,同樣造成了海岸帶紅樹林破壞。從福建至海南島,倖存紅樹林不足二萬平方公里,而且百分之八十淪為次生灌叢。由於生態破壞,海岸帶各種自然災害頻繁,依賴紅樹林生態系統生存的許多生物失去棲息地,造成海洋生物量迅速下降,甚至物種喪失,海洋漁業萎縮。為此,中國作為《濕地公約》締約國之一,政府調動了社會各界的力量資源,投入紅樹林濕地保護,採取堅決措施,先後在海南、廣東、廣西和福建成立了七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如何加速紅樹林的復整步伐?筆者從珠海淇澳島紅樹林保護區參觀得知,他們採取了保護和引種兩結合的方案,經過大約五年的努力,淇澳島大圍灣紅樹林面積比開始保護時幾乎增加了十倍。他們除了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外,還引種了新的紅樹品種無瓣海桑和海桑。定植三年的無瓣海桑已經鬱閉成林,單株高度達到三米以上。建議本澳在制訂紅樹林的保護措施中,也不妨考慮引進同類的優良品種,以達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無瓣海桑雖然引自孟加拉國,從外國引入外來物種需要謹慎從事。但是經過多年觀察,目前在海南島、湛江、深圳等地種植成功,表現出良好的抗逆性和生長能力,可以認為已經成為一個歸化物種。從深圳引進珠海的無瓣海桑,雖然能夠開花結果,但林下未見正常延續生長的幼苗,因此能否建立穩定的生態群落還有待觀察。即便如此,無瓣海桑也可以為其它紅樹物種開路,成為迅速建立紅樹林植物群落的先鋒植物。◇

(譚衛廣 蘇錦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