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生態惡化,但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最近實在太忙。翻看最近有關澳門濕地的剪報,發現零零散散的本澳濕地生態惡化的壞消息不斷,但在社會上似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沒錯,澳門正在急遽蛻變當中,社會要關注的議題實在太多,就土地、城規、交通、捷運等議題,都讓有心人疲於奔命,誰還有餘力去關注一下離島的情況呢?但情況是嚴重的,例如大幅剷平金光大道兩端的山坡發展房地產,這種景象以前我們只在對岸橫琴、灣仔看到,但現在就在澳門也看到這種開山劈地的景象了,政府有對社會公開說明嗎?澳門社會做好準備面對這種巨變了嗎?

下面是部分有關濕地的剪報,特此存照,以作為一種紀錄。

新華澳報 2007-06-19 02

澳門發展改變生態原貌影響飛鳥覓食定居
~~~~~~~~~~~~~~~~~~~~~~~~~~~~~~~~~~~~~~~~~~~~~~~~~~~~~~~~~~


  【本報訊】鳥類是生態環境優劣的風向標,鳥類物種及種群數量的增減波動,都是評價當地生態環境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民政總署與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合作,就本澳的鳥類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澳門儘管地方小,但自然生態保護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澳門一些地區的開發使生態原貌發生改變,正影響著鳥類的覓食與定居。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專家於去年六月開始,每月來澳五天開展鳥類的調查與研究,足跡遍佈澳門半島及離島各山林、水庫、海岸及生態區等,錄得澳門地區共有鳥類一百一十六種,分屬三十七科十三目,其中大潭山有二十六種,小潭山有三十二種,松山有二十六種,路環濕地有五十七種,路環林區有七十二種,以路環林區記錄到的鳥類最多。

  在一百一十六種鳥類中,除了鷯哥在澳門為偶見種外,澳門有留鳥七十三種,佔鳥類種類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二點九,遷徙鳥(包括冬候鳥、夏候鳥和遷徙過境鳥)四十二種,佔鳥類種類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二,其中路環林區和路環濕地遷徙鳥佔的比例較大。

  在澳門的林區和公園中,暗綠繡眼鳥、白頭鵯、麻雀、八哥、珠頸斑鳩和畫眉為佔優勢的鳥類,長尾縫葉鶯、大山雀、黑臉噪鶥、喜鵲、烏鶇、鵲鴝等鳥類也頗為常見。而路環濕地數量較多的鳥有夜鷺、大白鷺、池鷺、蒼鷺、黑水雞等。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相信日後還會記錄到更多的鳥種。

  目前,澳門有植被相對豐富的石面盆古道、生態二區紅樹林濕地,也有林木蔥蔥、分佈於澳門各區的公園休憩地段,市民在蓮花橋底、路環生態區及龍環葡韻等地,可看見「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的壯觀景象。然而,我們在觀賞澳門千姿百態的鳥類之餘,也應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



華僑報 2007-06-04 澳聞 13

專家就澳門候鳥減少考察生態環境建議擴大濕地加強護理
~~~~~~~~~~~~~~~~~~~~~~~~~~~~~~~~~~~~~~~~~~~~~~~~~~~~~~~~~~




 【特訊】澳門生態學會日前舉行「二00七年澳門黑臉琵鷺國際研討會」,邀多地專家調研並收集建議,研討會內容包括:

 一.澳門候鳥數量下降引起社會關注

 自從澳門特區政府在二00一年將兩塊路氹城填海區的十五公頃土地列為鳥類棲息區及四十公頃的灘涂列為濕地保護區後,來澳越冬的黑臉琵鷺的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事實上,黑臉琵鷺數量的增長是受惠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保護措施得當,以致該種群數量得以恢復並增加,但來澳越冬的黑臉琵鷺數量卻由佔全球比重的百分之五逐漸下降至百分之三,呈現出背道而馳之勢。因此,深入研究並改善現行的澳門濕地保護和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就顯示出其重要和必要性了。

 二.通過專題研討會促進社會對環境保護的理性探討

 澳門生態學會於本年五月啟動了一項《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系統調研》科學研究工作,其目的就是對澳門海岸濕地的現存問題進行研究,以便尋找出相應的辦法和措施。為此,生態學會於五月十五日假座澳門科技基金會議廳召開了「二00七年澳門黑臉琵鷺國際研討會」,以及「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為會議主題,邀請了整條黑臉琵鷺遷飛路線上的二十多位分別來自韓國、日本、台灣、香港、越南、廈門的專家來澳門,與本澳的濕地保護專家和學者一起交流和介紹經驗,會議開幕儀式由環境委員會全體委員會主席梁維持、執行委員會代主席黃蔓葒、生態學會會長肅志偉及全球規模最大的鳥類保育組織——《國際鳥盟》代表Simba Chan一起主持。

 三.專家學者齊為澳門濕地保護工作出謀獻策

 梁維持主席在致詞中指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濕地保護區的管理,期望各國專家為澳門的濕地保護與管理提供具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意見。來自越南的《國際鳥盟》印度支那半島區域項目經理Jonathan Eames、來自日本的《國際烏盟》亞洲區域主任Simba Chan、來自韓國的《KFEM濕地中心》協調員Sunyoung、來自台灣省的《中華鳥會》主席Kuo Tung-huei及總幹事余維道、來自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護理署屬下的《香港濕地公園》行政總裁林銳芳、《香港觀鳥會》國際黑臉琵鷺項目協調員余日東、《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米埔濕地自然保護區主任Bena Simth及亞洲水鳥保育基金主管Katherine Leung、來自福建省的《廈門觀鳥會》總幹事Chen Zhi-hong、佛山生命技術學院的郭照良教授等在會上踴躍發言,為澳門濕地保護工作出謀獻策。

 四、各國專家的建議具參考價值

 眾所周知,澳門因經濟發展的需要,生態環境無可避免地受到日益頻繁的人為干擾,這些均可由來澳越冬水鳥的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的事實中反映出來。因此,如何對澳門特區的兩塊濕地保護區進行妥善的管理,就成為大家關切的焦點問題。各國專家通過對澳門的海岸濕地的深入考察和了解,針對澳門現行的濕地保護和管理措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在經過兩天的考察和討論後,各國專家一致建議特區政府加強重視目前兩塊濕地保護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去改善該兩塊保護區管理。對於黑臉琵鷺偏愛在四十公頃的灘涂濕地保護區覓食的奇特現象,各國專家一致認為與十字門水道的豐富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有關。

 一、建議特區政府擴大灘涂保護區的面積(例如可考慮向北伸展至金都酒店、向南伸展至路環市區),從而將整個沿岸灘涂連成一片,為澳門的各種鳥類(包括候鳥黑臉琵鷺及白鷺林的留鳥)提供更大面積的覓食場地:同時可解決目前因受限於保護區面積過少,而存在著的紅樹林過於密植而影響鳥類覓食的現實問題:加強對該澳門水域範圍內「三無」漁船非法捕撈活動的管理和控制。

 二、建議特區政府改變目前在十五公頃鳥類保護所採取放任政策及無為管理措施,改為採取積極的措施去改善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例如可增加招鳥措施、對保護區污染狀況進行定期監測),從而為周邊區域的鳥類提供一個真正的棲息及覓食場所。

 三、建議改善十五公頃鳥類保護區內水域生態環境的現狀,關注該區水體呈富營養化的變化趨勢。

 澳門生態學會已經將各國專家在今次研討會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整理,日後用以配合目前正在開展的《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系統調研》工作,最終將調研所得的濕地動植物棲息現況及濕地的水域環境狀況等科學數據,與專家的意見綜合成為總結報告後,該報告將及時向澳門市民公佈,讓廣大市民及時了解澳門濕地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可供採取的改善方案和具體管理措施。◇

正報 2007-06-04 P01

金光大道惡 候鳥也移民
~~~~~~~~~~~~~~~~~~~~~~~~~~~~~~~~~~~~~~~~~~~~~~~~~~~~~~~~~~


【特訊】澳門生態學會發現,本澳路氹城填海區及濕地保護區的黑臉琵鷺數量有下降的趨勢。澳門生態學會主席指出,本澳位於路氹城的兩塊濕地被附近大型建設污染,生態環境受到人為干擾,因此,認為有必要加強重視兩塊濕地的保護工作,建議政府擴大灘涂╱保護區的面積以提供大面積的覓食場地、又建議在現有保護區內增加招鳥措施及進行定期監測。

澳門生態學會已經將各國專家在研討會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整理,日後用以配合目前正在開展的「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系統調研」工作,最終將調研所得的濕地動植物棲息現況及濕地的水域環境狀況等科學數據,與各位專家的意見綜合成為總結報告後,該報告將及時向澳門市民公布。



華僑報 2007-05-19 澳聞 22

首部澳門大型紀錄電影《澳門環保行動》下周首映
~~~~~~~~~~~~~~~~~~~~~~~~~~~~~~~~~~~~~~~~~~~~~~~~~~~~~~~~~~


 【特訊】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將於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星期三)於澳門大學圖書館STDM演講廳中午十二時至一時三十分,首映澳大傳播系電視紀錄片製作課程同學拍攝的首部澳門大型紀錄電影《澳門環保行動》。在電影放映前,將有一個別開生面的I-Green 智環保多媒固廢回收機啟用儀式。而在影片放映後,還特別邀請澳大科技學院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志石教授分享及主講「澳門城市發展與環境」的迫切議題。

 澳門先天性受制於匱乏的土地資源,近年來,澳門城市急速發展,在城市發展及環境保護的平衡上,某程度上,放棄了維護綠化面積或社區休憩設施的建設,以配合各項城市規劃,引致澳門原有的環境及生態失衡。至二00五年為止,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不增反倒下降,空氣及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濕地面積減少,導致黑臉琵鷺遷離澳門到鄰近的橫琴、珠海與中山等地覓食棲息,反映澳門生態條件已響起嚴重的警號。

 有見及此,澳大傳播系電視紀錄片製作課程同學特別針對澳門當今環境現象及議題,訪問相關學者及專家,製作成深具環保教育意義的紀錄電影,藉以推廣市民的環保意識。此活動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主辦,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及教育暨青年局贊助,澳門大學環境保護小組及綠色資源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華僑報 2007-04-28 澳聞 24

龍環葡韻濕地傳將填平發展容永恩冀能換地讓鳥續啾啾
~~~~~~~~~~~~~~~~~~~~~~~~~~~~~~~~~~~~~~~~~~~~~~~~~~~~~~~~~~


 【特訊】立法議員容永恩表示,本澳經濟的蓬勃發展令城市面貌出現了巨大變化,一水相隔的氹仔也一改以往清幽、閒逸的環境面貌,大型酒店、度假村拔地而起,居住人口也越來越多。然而大興土木令綠化面積日漸縮小,地盤工程日夜施工發出的噪音打破原有的清靜,令路氹新城區的一些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本澳濕地面積亦逐漸縮小。現時位於路氹蓮花大橋兩側的濕地保護區及人工紅樹林,由於近年該區進行多項工程的關係,環境狀況亦不容樂觀。拖拉機和泥頭車所發出的噪音干擾珍稀動物黑臉琵鷺的正常棲息。日前有生態團體指出,蓮花大橋灘涂的人工紅樹林區因附近工程關係受到局部的破壞,濕地保護區也正面臨重大威脅。

 此外,位於「澳門新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對開的濕地,原屬於前路氹紅樹林的海岸半紅樹林,現時附近已成為鷺鳥重要的棲息區。它與「龍環葡韻」的整體景區連成一體(包括住宅式博物館、嘉模教堂、氹仔圖書館、市政花園、十字花園及露天音樂場),吸引大量的遊客及本地居民到此遊覽,觀賞鳥類。日前有報導指位於氹仔龍環葡韻對開的濕地回歸前已有發展規劃,原規劃非用作濕地。不少市民認為倘若填平濕地興建高層建築物,無論是賭場還是商住樓宇,都將嚴重破壞「龍環葡韻」一帶自成一體的自然景觀。

 澳門本就地域狹小,僅有的幾塊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已是非常珍貴,其價值不僅是可以讓候鳥棲息,更是平衡氣候環境的寶貴資源,體現一個城市應有的環保意識。從政策層面上政府理應保護這些珍貴的濕地資源,正視紅樹林濕地面臨的生存危機。

 為此,他向行政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氹仔龍環葡韻是本澳的景觀名勝之一,請問政府會否從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透過與發展商協商的方式讓龍環葡韻對開的濕地得以保存下來?

 二、現時蓮花大橋底西堤路約五十五公頃的生態保護區面積是否已經因周邊工程的關係而面臨縮小的境地?政府將採取何種措施保護該處生態環境?

 三、施政提出,「在二零零七年將開展對環境影響評估的制度及法律進行研究」。目前相關環保法律法規草擬進展如何?政府在環境保護立法工作方面有無時間表?◇


華僑報 2007-04-23 澳聞 11 頭條

黃蔓葒重申蓮花橋底工程沒有影響濕地環境或會推出建築環保指引

~~~~~~~~~~~~~~~~~~~~~~~~~~~~~~~~~~~~~~~~~~~~~~~~~~~~~~~~~~


 【專訪】對於社會關注蓮花橋底的工程會影響紅樹林濕地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代主席黃蔓葒重申工程開始前已關注有關情況,並一直與施工相關部門保持溝通,相信工程對濕地環境沒有影響。她指出會強化建築環保管理的概念,並會推出指引。

 黃蔓葒表示,有關工程時進行不影響到紅樹林。但若果未來真有影響,可透過種植方法保持、保護生態區的平衡。

 她並表示,本澳空氣質量確是下降,在建築環保概念工作上,未來會不斷與業界加強溝通,或推出指引,從整個環境管理的概念方面著力,減少因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市民日報 2007-04-23 澳聞 P05

環委會調節紅樹林平衡生態
~~~~~~~~~~~~~~~~~~~~~~~~~~~~~~~~~~~~~~~~~~~~~~~~~~~~~~~~~~


【本報訊】針對近日有環保團體指出蓮花橋底施工的土木工程影響附近生態保護區內的紅樹林,環境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代主席黃蔓葒昨表示,相信紅樹林並不會受到該工程的影響,而環委會已經與有關部門溝通,把受影響的紅樹林移植至保護區內保育;另外,該會亦計劃於今年內向建築業界推行環保建築的概念。

黃蔓葒昨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表示,環境委員會一直關注蓮花橋底的工程進度,及對生態保護區內紅樹林構成的影響,而該會已經向建築部門了解,相信紅樹林不會受到工程影響,該會亦與相關部門溝通,把施工區內受影響的紅樹林移植至保護區內保育。

此外,現時蓮花橋底有四十公頃紅樹林濕地、十五公頃雀鳥保護區,兩區相輔相成,故她希望能調節紅樹林密度,盡量平衡生態環境。

今年推行環保建築概念

另外,她提到該會計劃於今年內向建築業界推行環保建築的概念,為建築商制訂指引如何加強環保措施,減少對附近環境的影響,整個環保管理的概念,如採購物資、施工過程時間、採用環保建築材料、管理方法、節水節電、減少工程中產生的廢物等,以全面的環保管理概念推動環保建築,但仍需要時間透過各種宣傳、立法和指引加強業界對環境保護的管理。


華僑報 2007-04-15 澳聞 24

本澳碩果僅存紅樹林遭建設工程嚴重破壞
~~~~~~~~~~~~~~~~~~~~~~~~~~~~~~~~~~~~~~~~~~~~~~~~~~~~~~~~~~


 【特訊】澳門生態學會日前宣佈正式展開《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現況調查》活動,對南灣湖人工島、白鷺林、蓮花大橋灘塗共三處典型的海岸濕地進行實地的研究調查,為特區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科學的分析和對策建議。

 近年來,在特區政府將蓮花大橋的三十公頃灘塗濕地列為保護區後,該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較本澳其他地區相對為佳,因此成為了國際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在澳門越冬的唯一覓食區域。多年前該區因鄰近賭場工程的需要而被挖斷和破壞的紅樹林,近年正在日漸恢復中,一片生機盎然。

 然而,學會近日在開展《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現況調查》的戶外調查時發現,在蓮花大橋灘塗區域(近金都酒店)附近正在進行某項建設工程,此一工程嚴種破壞了該處原本從路氹填海區移植過來的原生紅樹林,令曾經一片繁茂的紅樹林區受到局部破壞。

 近年,居民對保護澳門生態環境越趨重視,但該項工程卻嚴重影響著這處重新種植的紅樹林生境,實在令人惋惜。由於該項工程缺乏透明度,該會急切希望瞭解有關工程是臨時性質還是長期性質?會否繼續擴大,進而威脅到特區政府所劃定的三十公頃灘塗濕地保護區內的紅樹林呢?須知道該處是由政府明文設立的重要生態保護區,該處所種植的紅樹林應已受到保護區法例所保護,而該項正在進行中的工程將危及到該保護區生態環境,亦將令重植保護的努力白白浪費。

 作為蓮花濕地保護區的主管部門是否知悉此項將會危及保護區的工程呢?而批准進行工程的政府部門又有否與主管部門相協調呢?澳門生態學會在此籲請相關部門作出改進,在進行此項工程時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來考慮,慎重地進行施工,並盡快與護區部門進行溝通,研究採取必要的措施將因實施此項工程而對保護區所帶來的影響減至最少,該會希望政府部門也與澳門市民一樣關愛和珍惜這片澳門碩果僅存的紅樹林。◇



澳門日報 2007-04-09 澳聞 A02

氹仔白鷺林人為基建干擾 學會關注生態基建平衡開展濕地調研工作
~~~~~~~~~~~~~~~~~~~~~~~~~~~~~~~~~~~~~~~~~~~~~~~~~~~~~~~~~~


【本報消息】由澳門生態學會主辦“第二屆澳門青少年濕地日暨愛鳥日”活動,昨假龍環葡韻舉行。該會理事長何偉添表示,現時氹仔白鷺林最受人為及基建干擾。在生態與基建平衡發展的大前提下,該會計劃開展為期半年的濕地調研工作,向政府提出保護濕地的專業意見,強調不主張放棄白鷺林。

青少年濕地日昨舉行

活動於昨日上午十時舉行,何偉添表示,舉辦是次活動的目的,是讓本澳學生通過實地參加,了解白鷺林濕地情況及受周邊的環境影響,亦配合澳門生態學會開展為期半年的調研活動,就白鷺林、蓮花大橋灘塗及南灣湖人工島等進行生態環境調研。

他指出,在三地之中,受人為及基建影響最大的是白鷺林,白鷺林的保護環境較差,由於不排除將來會用作發展的可能性,因此該會希望政府能將受人為幹擾最小的南灣湖人工島,做好保護工作,如將島上幹擾鳥類棲息的燈光及設施拆除。因為南灣湖人工島與白鷺林功能相同,是鷺鳥夜晚棲息的地方,希望拆除干擾鷺鳥的設施,讓雀鳥有更好的棲息選擇。

澳門不應放棄白鷺林

不過,何偉添強調,澳門不應放棄白鷺林,應該尋找最好的補救措施保護白鷺林,是次調研將研究白鷺林的鳥類、動植物、水及土壤,找出挽救方法。他表示,現階段政府未有公佈白鷺林的將來用途,但無論如何,該會做好本身工作,透過調研工作,提出保護濕地理據、措施及如何挽救等,讓公眾及政府決定應否保護及如何保護。

他個人認為,生態與基建應平衡發展,若發展所需,需要犧性生態地區時,應在其他地方另覓相同甚至兩倍面積以上的地段,作為生態補償,視為平衡之道。據了解,現時政府具有保護濕地意識,如在蓮花大橋灘塗劃出三十公頃的濕地、在大橋腳亦劃出十五公頃的濕地。

梁維特書面形式支持

昨日的活動上,環境委員會全體委員會主席梁維特以書面形式支持活動。梁維特指出,近年來,隨着澳門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特區政府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青少年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因此政府正積極與民間團體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推廣及教育合作。

梁維特希望是次活動能讓青少年了解本澳濕地及鳥類知識,關心和愛護濕地及鳥類,培養保護的良好興趣。更希望透過活動喚起更多居民提高保護濕地及野生動植物的社會意識,對配合特區政府的環境教育工作起積極作用。

活動設有濕地及鳥類圖片及科普資料介紹、攤位遊戲及現場觀鳥指導,吸引不少學生參加,場面熱鬧。


正報 2007-04-09 P03

漠視生態平衡終食惡果
~~~~~~~~~~~~~~~~~~~~~~~~~~~~~~~~~~~~~~~~~~~~~~~~~~~~~~~~~~


【本報訊】澳門生態學會昨舉辦青少年濕地日暨愛鳥日活動,不少參與活動的青少年,都對本澳的生態環境甚關注,生態學會建議政府,現時先做好保育南灣湖人工島的工作,且在發展本澳經濟的同時,能夠注重生態平衡。

有關活動於昨日上午在氹仔龍環葡韻前地玫瑰花園舉行,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學生眾多,生態學會負責人及出席的學者,向青少年講解本澳生態環境問題,現場並有濕地及鳥類圖片和科普資料展覽,以及有關濕地及鳥類知識攤位遊戲,澳門常見鳥類科普講座,且有專人指導觀賞鳥類。參與活動的青少年表示,澳門發展得太快,以至原為濕地的地方和生態環境受影響或遭破壞、地盤與濕地連接在一起,鳥類棲息環境受損,恐怕有一天濕地和該處鳥類都失去。

白鷺林前途未卜

生態學會理事長何偉添表示:未肯定白鷺林是否已被批出發展,希望政府多加關注該處的環境,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他並透露:將會聯同內地專家,對白鷺林、蓮花大橋灘涂和南灣人工島三個典型海岸濕地,進行為期半年的調查和研究。

南灣湖人工島保育應優先做好

何偉添並指出:在這三個濕地當中,受到基建及人為影響最大的是白鷺林,希望透過調查能找出最好的方法拯救白鷺林,而現時南灣湖人工島所受的干擾最少,建議政府先做好保育南灣湖人工島的工作,且在發展本澳經濟的同時,能夠注重生態平衡。




市民日報 2007-04-07 澳聞 P04

團體憂本澳生態不斷惡化

~~~~~~~~~~~~~~~~~~~~~~~~~~~~~~~~~~~~~~~~~~~~~~~~~~~~~~~~~~


【本報訊】澳門經濟飛躍發展,特別是路氹填海區,近年大興土木,未來仍有多項大型建設相繼展開。澳門生態學會理事長何偉添坦言,該處澳門最大的紅樹林原生林區已受到毀壞性破壞,棲息期內的鳥類數目及種類每年在逐步下降,反映澳門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為更科學地研究澳門濕地現存的問題,澳門生態學會計劃於五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展開一項為期半年的《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現況》科學調研,此為澳門環保團體首次就濕地保護進行的專業調查。

何偉添表示,調研針對澳門濕地現存的問題作深入探討和研究,並對其發展趨勢作預測,從而提出具可操作性的科學建議和對策供特區政府參考,以及喚起社會大眾對保護自身生態環境的關注。

研究對象以南灣湖人工島、白鷺林及蓮花大橋灘涂這三處澳門典型的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為主,內容包括:一、鳥類種群和數量;二、動植物的種群及分布;三、水域環境狀況等。

他續指,藉著調查數據,了解上述三個區域生態環境現狀,提出科學的分析和看法,並找出重點注意的問題,例如路氹填海區周遭發展對白鷺林這塊鳥類棲息地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愈來愈大?以及經濟發展對澳門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憂慮有那些?

調研工作設立了三個專門小組,由澳門生態學會理事長何偉添擔任項目組長負責統籌,並與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一起進行水域環境狀況調查,而中國鳥類環境中心專家將負責鳥類調查組工作,國家林業局濕地及野生動植物監測中心的專家則負責動植物調查組工作。

總結報告擬於九月底提交一個由多名國內外著名的濕地專家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核,十一月份將邀請位於亞洲候鳥遷飛路線上的國家和地區,如朝鮮、南韓、日本、台灣、香港、越南、大陸地區的黑臉琵鷺專家來澳,對此項調研報告及提出的建議和對策進行論證。

另外,為喚起青少年對濕地生態保育意識,澳門生態學會、澳門觀鳥會及澳門濕地學會明日上午十時在氹仔龍環葡韻花園舉辦「第二屆青少年濕地日暨愛鳥活動」,邀請了本澳十七間中學師生及家長參加。

市民日報 2007-04-07 澳聞 P04

澳門濕地漸變生物孤島
~~~~~~~~~~~~~~~~~~~~~~~~~~~~~~~~~~~~~~~~~~~~~~~~~~~~~~~~~~


【本報訊】世界總量百分之五的頻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每年都會往南遷飛到澳門越冬棲息,然而,澳門近年空氣及水質污染問題嚴重,縱然全球黑臉琵鷺的數目有所上升,但澳門的反而減少,其他在澳門的留鳥和候鳥數目及種類亦有下降,致使澳門的生態環境響起警號。

澳門生態學會理事長何偉添表示,澳門是亞洲候鳥遷飛路線的一個重要中途站,並肩負著世界總量百分之五的珍稀鳥類—黑臉琵鷺提供越冬棲息的國際義務,國際指標中,一個地區有百分之一以上的珍稀鳥類棲息,這已是一塊國際的重要濕地,反映了澳門濕地的重要性。

他直言,路氹填海區的大型項目及基建發展,已嚴重威脅到澳門主要濕地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生物孤島」,再加上周遭的空氣及水質受到污染,直接影響在澳門棲息的留鳥和候鳥數目及種類。

依照國際權威數據顯示,全球黑臉琵鷺由最低的一千隻以下,經已逐步上升至當前的一千七百多隻,可是,澳門的數目自二零零五年的三十九隻上升至去年的五十隻後,今年的黑臉琵鷺又下跌到四十八隻。與此同時,澳門的鳥類數目及品種亦有下降趨勢,譬如白鷺。

何偉添認為,隨?韞遛D社會經濟發展,人類漸漸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周遭環境受到損害,遂呼籲社會高度關注本澳的生態環境,並強調保護好澳門的濕地不單有利於澳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以讓下一代更了解本地生態環境,有助於澳門履行自身的國際義務。


正報 2007-04-07 P01

繁華俗氣趕走黑臉琵鷺
~~~~~~~~~~~~~~~~~~~~~~~~~~~~~~~~~~~~~~~~~~~~~~~~~~~~~~~~~~


【本報訊】澳門位於亞洲候鳥遷飛路線其中之一重要中站,不過,隨著城市發展,白鷺林的生態環境正受破壞。澳門生態學會理事長何偉添(見圖)表示,受到建築和交通噪音污染,白鷺林的候鳥數量和品種呈現下降,生態環境質量也在下降。

目前在澳澳棲息的候鳥品種中,包括黑臉琵鷺和白鷺等珍稀鳥類,以黑臉琵鷺為例,全球百分之五的黑臉琵鷺每年十月至十一月會途經澳門,以澳門作為南遷繁殖的中轉站,澳門肩負著保護野生候鳥的義務。

因應城市發展,路氹城一帶填海興建作發展博彩娛樂用地,過去曾是候鳥中途落腳地的白鷺林,生態環境漸受到威脅。據何偉添表示,自路氹城發展後,白鷺林成了封閉的水域,與此同時,受到交通和建築噪音污染,生態環境質量在下降當中,以致白鷺林的候鳥品種和數目相對以往有所下降。單是黑臉琵鷺的數量,由二零零六年的五十一隻,減少至今年只有四十八隻。

他繼稱,黑瞼琵鷺過去較喜愛聚居於白鷺林,因生態環境受損,目前較喜愛聚居於蓮花大橋灘涂,因為該處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噪音的污染相對較白鷺林少。

有見澳門的候鳥數目和品種因為生態環境質量下降而受到威脅,澳門生態學會將於五月至十月底,展開一項為期半年的《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現況》科學調研,集中研究南灣湖人工島、白鷺林和蓮花大橋灘涂的鳥類種群和數量、動植物的種群及分佈及水域環境等,十一月將會邀請南韓、北韓、日本、台灣、香港等亞洲候鳥遷飛路線上的國家/地區的黑瞼琵鷺專家到澳,對此調研報告及提出和對策進行論證,及後,調研結果將會提交特區政府作為審視環境保護政策參考之用,協助政府制訂針對的政策和措施。

澳門生態學會為喚起青少年對濕地生態保育意識和候鳥的認識,明日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半將假氹仔龍環葡韻十字花園前地舉辦「第二屆青少年濕地日暨愛鳥日活動」,設有濕地及鳥類科普知識攤位遊戲、澳門常見的濕地動植物及鳥類圖片展,還設有導師現場指導觀烏技巧等,歡迎市民一家大小參加。

沒有留言: